为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3月17日下午,上海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智强教授应邀来我校,为全体教师作了题为“高等学校课程政建设的实施路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解读”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校长杨劲松主持。
张智强简要回顾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重点讲述了中共中央、教育部对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掘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正确把握专业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积极构建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五方面内容。张智强指出,教师应从学校层面进行战略性思考,领会教育部《关于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深度挖掘 “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特别突出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求深入梳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教学理念,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讲座中,张智强教授分享了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土木工程专业课、国际商务专业课、中国人物画创作、中药学专业课和工程概率等八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他认为,所有教师都应主动思考如何在本校实现“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这一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使其真正产生认同感。学校在建设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多层次示范体系以及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时,都要围绕着教育书育人这一教学目标,把思政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发展中,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发展愿望。
会后,学校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校党委书记缪昌武主持会议。张智强教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其他相关专业教师、及中层领导一起研讨交流。研讨会上,教师们与张智强教授就高职学生的特点、发展需求和如何在课程中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张智强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主任,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起,致力于高等学校专业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成果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是课程思政发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