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迎辉,1993年毕业于常州轻工业学校,学的是塑料成型及工艺专业。毕业后,他先后供职于常州中化勤丰塑料有限公司和常州华威模具有限公司,从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到设备主管,练就了他勤于动手、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乐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其研发的“铝卷分切机项目电控系统设计调试”等项目,为企业降本增效数十万元。
一个学塑料的,在企业爱上了电气,竟然把电气控制做得这么好,这事被当时的电子系主任杨劲松发现了。2005年,韩迎辉应邀回母校电子系(现智能控制学院)代课,没想到,这一“代”便“代”成了电气自动化专业正式教师。2010年至今,他指导的学生9次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成了 学校的“金牌教练”,获得了“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江苏工匠”。
一、老外赞叹“No.1!”
2013年6月26日下午,天津,骄阳似火。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40多支参赛队伍汇集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的比赛。
群雄争战如火如荼,时钟转过了五个半小时,比赛还剩下最后30分钟。各支队伍已如弦上之箭,随时有可能穿越终点。此时,常州轻院代表队三个青涩的小伙,第一个完成了接线和设备的组装,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的调试,以确保风机和太阳能电池板能够顺利启动。最后的时刻就要来临。当电机开始转动,测试灯亮起来,监控画面显示一切正常!此时,仿佛是那只鸣箭“嗖”的一声飞出,正中靶心。三名战士长舒了一口气,释下重负。面对测试正常的画面和完美的工艺,外国观摩团人员纷纷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No.1!”“No.1!”
玻璃幕墙后的韩迎辉,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当组委会宣布我校代表队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的时候,三个小伙以沉稳淡定的外表掩饰着内心的激动——当然,他们也说不清是故意掩饰还是那种庄严的场合不允许他们狂跳起来,他们只是感到内心在剧烈跳动!他们的目光在场内搜寻指导老师韩迎辉——毕竟为了这光荣的时刻,师徒们已经付出了近一年的汗水。
二、U形训练法、秒表、三分钟
这已经是韩迎辉老师第五次指导学生参加这样的大赛了。掌声传来之际,韩迎辉很清醒,也很淡然。他说,工科方面的技术日新月异,同行们都在奋发向上,作为一个教练,永远都没有停下来享受成果的资本。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能够想学生所未想,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智者”。指导学生时,韩迎辉也曾遇到无法当场解决难题的情形。有一次学生在安装设备时,追光传感器发生了不该出现的震荡问题。学生解决不了,向他求助。他也无法当场解决。之后,他与队员们一起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来攻关,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所以他认为,指导教师面对技术时,要有开放心态,要敢于迎难而上。
谈到专业技能,韩迎辉打了个比方,他觉得,技术能手就像神箭手,百步穿杨的神技一定来自于大量的训练,一鸣惊人的背后,需要日日闻鸡起舞的磨练。他的训练方法,与其他学校不断加大训练强度的做法不同。在竞赛准备的前期,他先让学生进行远超过正式比赛强度的训练,随着选手技术和配合的不断纯熟,开始逐步做减法,快到正赛时,再加负荷热身训练。这样的“U形训练法”张弛有度,使得学生在正式比赛高压的环境下,也能够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队员们形象地把这种训练方法称作“沙袋跑”。
省赛之前,系领导联络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武职高两支队伍,分别来校搞热身赛。韩迎辉抓住这难得的练兵机会,使用秒表全程记录队员们每个环节所耗时间,精确到秒。这为之后的训练提供了重要参考。
他的这种精细化作风,有时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参赛团队中,有一个队员负责PLC编程,需要使用笔记本电脑。韩迎辉获悉今年比赛使用的电脑与他们训练使用的电脑虽是同一品牌,却是不同款式,键盘的设计稍有不同。他通过学校和系部向设备供应商南京康尼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换置电脑的要求。刚开始,供应商很不理解,认为电脑只是键盘稍有不同,不会影响比赛结果。韩迎辉告诉他们,如果学生比赛使用电脑并非平时训练用电脑,那么编程手由于操作不适,六小时的正式比赛,编程手的操作时间可能要因此延长三分钟。三分钟!设备供应商为韩迎辉的严谨精神所折服。
韩迎辉提醒选手,可别小看了这三分钟,间不容发之际,三分钟是可以决定成败的,他举例说,上一次全国技能大赛同一赛项,我院代表队以第五名的成绩获得了二等奖,跟一等奖第四名的成绩只差了0.5分,而那0.5分,可能就是从这三分钟里流失的。
三、凌晨回家,被保安盘问
韩迎辉是我院93届毕业生,在校学习的是塑料成型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常州中化勤丰塑料有限公司和常州华威模具有限公司担任过技术员、助理工程师、设备主管等职。在工作中,他逐渐对电气自动化的领域产生浓厚兴趣,开始不断钻研相关知识与技能,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2005年他来院代课,2006年正式来院工作,成为电子系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整整十二年生产一线的工作,既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让他养成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到校工作之后,他将这种精神和作风融入到了教学和教练之中。
给队员们影响最大的是韩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和在细节上的一丝不苟。他们举例称,由于参加正赛的时候,每个团队的活动区域不是很大,三名队员在操作的时候相互之间容易擦碰,所以韩老师要求他们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就要定好三人如何站位和走动,以避免擦碰,节省时间。不仅如此,他还要求队员们用完的工具一定要放回工具箱。接线有时需要使用剪刀,他强调剪刀用完一定要倒插放回工具箱,不给他人带来麻烦和危险。
在担任技能竞赛指导教师的这几年,加班已经成为韩迎辉的习惯。竞赛的教学和指导工作常常是在晚上和周末进行,所以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属于正常情况。最晚甚至要到凌晨。今年三月份,距技能大赛的省赛还有约一个月。团队里的编程手,由于和其他队员配合上出现大的问题,无法协调,故而退出团队。新来的编程手徐炜同学,虽然技能过硬,但毕竟这是一项需要三人通力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让徐炜尽快融入团队,就成为了指导老师韩迎辉的当务之急。他们进行了分工,相关老师负责巩固其理论知识,韩老师负责实际操作和团队配合。紧张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的,师徒们的训练经常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凌晨。韩老师背着个笔记本电脑骑车回家,小区保安满脸狐疑上来盘问——毕竟,这是凌晨时分了。
韩迎辉的事迹上了母校的宣传架
四、那些受用的“金科玉律”
电子电气工程系主任姚庆文教授说,爱岗敬业、自强不息是我们的特色学校文化,以韩迎辉为代表的电子系技能大赛的指导老师们身上,可能集中彰显了这种文化。
他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已经感染了全系的师生,并且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弟子。冯彬,电子系2011届毕业生,2011年代表学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并获得一等奖,就是在韩迎辉老师指导之下完成的。与此同时,他在常州蓝翔电气有限公司实习三个月,刚一毕业就被任命为技术部工程电气设计员,毕业不到半年,就被公司任命为电气设计部门经理,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现在已被公司领导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加以培养。
对于竞赛训练,队员们说得最多的词就是“辛苦”。确实如此,事隔近半年,三名队员手上的老茧子还没有消去。训练异常艰苦时,他们也曾想放弃,但看到韩老师他们周末和夜间也陪着他们一块训练,受到老师们精神的感召,他们都坚持到了最后,没有人选择放弃。
竞赛团队队长、13届毕业生周立超称,韩老师的言传身教,“剪刀用完要倒插放回工具箱”这样对细节的一丝不苟、要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要善于和他人精诚合作等,已经成为他现在工作中最为受用的 “金科玉律”。
五、“我只是在做个严师而已”
平素随和健谈的韩迎辉,一旦走入课堂或实训室,神色就会变得严肃起来,他对学生的要求也特别严格。韩迎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名师或可遇,严师出高徒”。他说,自己根本算不上优秀,“我只是在做一个严师而已!”。
我校是中国技工邓建军的母校,而电子系(智能控制学院)是邓建军的母系。在这里,有一大批象韩迎辉这样带出过出色徒弟的“严师”,他们的年龄形成了梯队,其中蒋正炎、沈治老师都只有三十多岁。而且值得人咀嚼的是,在电子系(智能控制学院),包括韩迎辉在内的很多优秀老师都是留校的——有一种文脉,在悄悄延续。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命名的“韩迎辉江苏工匠工作室”
所属二级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塑料成型工艺及设备
班级:工艺891
班主任:花震亚 伍学雷 毛伯民 汤罗增